极简主义读后感200字(稀缺|读后感|极简主义)

发布时间: 2022-06-14 10:58: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9

极简主义的意义极简主义是很有必要的,舍弃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把仅有的钱花到能提升自己或者自己一直追求的事物上去,喜欢烘焙就去努力钻研,喜欢摄影就...

极简主义读后感200字(稀缺|读后感|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的意义

极简主义是很有必要的,舍弃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把仅有的钱花到能提升自己或者自己一直追求的事物上去,喜欢烘焙就去努力钻研,喜欢摄影就去努力拍摄。
少很多额外的欲望,可以少很多麻烦。节约很多意志力和注意力。这是年纪尚青的我们,需要注意的,减少欲望。少买买买。多做做做。
其实极简主义,并不仅仅体现在衣服上也在于你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以及对你自身的要求,还让你心灵得到放松。
拓展资料:
极简主义是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
极简主义风格的居室设计极简主义(Minimalism),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什么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 感官上简约整洁 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西方的传统艺术是统一的理想,现代艺术是一体的样式,后现代艺术是单一的信条。
之所以说是统一的理想,是因为对真实的认识有一个抱负;之所以说是一体的样式,是因为对真实的把握有一个构想;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信条,是因为对真实的利用有一个考虑。
之所以说是统一的理想,还是因为在此之下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在这个共同的标准之下追求不同的风格;之所以说是一体的样式,还是因为在此之下出现了一个基本的命题,在这个基本的命题之下追求不同的形式;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于信条,还是因为在此之下形成了一个一致的默契,在这个一致的默契之下追求不同的影响。
根据艺术史学家的分析,传统艺术结束于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也译作印象派),现代艺术结束于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译作极少派、极限主义),后现代艺术方兴未艾。
传统艺术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风格,几至回归自然,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然规律和永恒,最诱人的问题是对风格的研究;现代艺术追求一个自在的样式,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形式,直到几何图案,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我意识和创新,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形式的讨论;后现代艺术追求一个实际的信条,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出现最多的词汇是生存现实和效果,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影响的争论。
传统艺术可以阐释,但要符合一个道德的约束,风格即全部,永恒可以超越人的时代;现代艺术反对阐释,创作本身呈现和谐的秩序,形式即根本,创新可以评价人的价值;后现代艺术难以阐释,并不对应一个必然的联系,影响即一切,影响可以改变人的情趣。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传统艺术的奠基人。随后,透视、解剖、材料……的掌握,使如实地再现幻觉真实的世界受到了鼓舞;人文思想、宗教改革、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的手法认识人类世界的理想有了信念。这是注重"主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主义,那主义,当绘画的"现实主义"出现之后,尖锐的现实矛盾挑战即成的道德,继而人们发现,认识主观世界普遍规律的理想抱负受到了挫折。人们开始怀念自然。印象派把画布搬到了室外,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样式。在这主观认识的历程之中,艺术学科造就了许多大师,达芬奇的成就促成艺术超出工匠艺人的划限,上升到精神的维度。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塞尚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随后,传统艺术的透视规则受到了质疑,原本一样高的物体,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则被表现为近大远小,于是开始了塞尚"客观的观察世界"的真诚决心(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传统艺术的色彩明暗技术不令人满足,单纯并置的色彩区域,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往往被处理为混色塑造,于是开始了修拉"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和绘画的体系"的试验(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这是注重"客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流派,那流派,当绘画"极少派"出现之后,繁杂的生存现实冲撞达成的和谐,继而人们发现,把握客观世界净化秩序的样式试验结果难以兑现。试验走到了极限。后现代艺术家识别了物质属性的艺术作品的限制,在凹凸不平的自然空间和前后遮掩的社会内部一展身手,影响生活习俗。在这客观把握的历程之中,艺术领域培养了许多大师,杜桑的成就促成艺术领域的突破,再扩展到人类社会的维度。
事实包容事物的方方面面,分析和归纳只能是剖析因子结成一些因素以求看到事实,但是事实密不可分。我们所说的风格、形式、影响,任何时期的艺术都包括这些因素,所说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生存现实,这些因素在任何时期都是一回事情,所说的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利用,艺术家都是以不可缺少这些因素以求获得人们的承认。进入后现代社会,人们更清楚原因和结果之间并不一定是对等的联系,某一时期,某一主张,某一论断也是在指出一些强化的因子起着作用。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认为一切是一,并且是静止的;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在变,人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天是一个和谐的数目。事实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况且,他们所说的,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存在的整体,运动的精神,和谐的状态,局部的放大在于有所识别,即会是生成的因子。几百年之后,《圣经》说出了一个消息。
后现代艺术基于人类主、客观努力之后呈现的社会现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进程共步齐趋。作为现代艺术抽象艺术的一支,极简主义艺术纯净形式平衡内在秩序仍然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不算是信念的向往也算是对混乱的逃避;作为现代艺术构成主义的一脉,极简主义艺术明确工艺构成吻合组织生产的逻辑意图仍然是一种主观的认识,不算是人文主义也算是人文科学。拥有沃霍尔的大众心态,博依斯的公众意识,后现代艺术开始了注重生存现实的阶段。人们在审视自身的同时也审视艺术,艺术真是一直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崇高,还是人们误会了生活的期望值;或许就像艺术误会了生活一样,生活真是一直像人们所暗示的那样平常?生活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缺少艺术的难度,没有艺术的深度,已经不能"安心"了;艺术也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能告诉你什么,已经不再"有用"了。视觉艺术已经不充当物质性的载体透露、传递人类世界的信息,本身已经作为一个信息。艺术只是对生存状态的考虑,世界只是一个消息。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对生存状态的考虑是人类的艺术。
这或许才可以说艺术不受物质属性的限制展开了人类精神的活动,精神活动可以是日常崇尚的艺术,艺术也可以是日常活动的精神。人们一直认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主要是为了人,把人作为灵魂、精神、肉体分开对待,几个世纪的思辨难解难分。虽然难解难分,某一时期的放大点不一样,词语的针对也不同,所注重的却是相关的课题。我们所说的传统艺术虽然不舍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灵魂的崇高;我们所说的现代艺术虽然包括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精神的自在;我们所说的后现代艺术虽然涉及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肉体的实际,这时对人的关心开始有了转向,转向了对生存状态的关心。人类从认识世界开始企图掌握人的命运,到对自身的考虑拒绝承认命运。理想主义者以灵魂不灭,精神不死,或国家、社会、集体承担个人的命运为藉口,个人维护社会道德。日常生活中的人则是以生命现象,精神情绪,或生活、工作、兴趣承担个人的生命为依托,个人充实社会道德。
一切不是为了人,一切是因为有了人。因为有了艺术家,要产生艺术的影响。影响也许并不指望再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能作为一个信息:生存的出路在哪里。
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和利用通过艺术来展开人类的困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生活的现象并不一定互相排斥,不是说看到的现象存在,不看到的现象不存在,不是说出现了一种现象,就取消了另一种现象,寻找特点也是一种现象,别无作为。人们在传统艺术中已经看到了许多现代艺术的现象,有潜在的社会和科学的因素,有外在的个人和认识的原因,卡拉瓦乔、安格尔、戈雅、马奈……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痕迹,但是不把他们作为现代艺术介绍。现代艺术中仍有传统艺术的成份,有潜在的历史和文化的基因,有外在的个人和掌握的情况,卢梭、弗拉芒克、郁特利罗、达利……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手法,但是人们不把他们作为传统艺术来分析。后现代艺术亦是如此,认知的,试验的……样样不少,主观认识、客观把握……面面俱全,虽然后现代艺术把这些归于"物质性"加以反对,但是这些现象统统归于展现人类生存状态的后现代艺术景观。

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指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极简主义的人性格特点

极简的本身,就是让人摆脱一定的麻烦,摆脱束缚自己的事物,还自己一个自由的生活。作家杨大侠说道,极简是一种朴素到极致的美。

人可以极简主义到什么程度?

"极简主义”一词,如今越发受人关注。
很多人往往一看到“少就是多”这样的词,就忍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便拿出自己的手机,看着上面无用的APP删删删;打开自己的衣橱,看着里面陈旧的衣服扔扔扔。
进而,寻视自己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着还有啥能丢掉的。
但是,这就是“极简主义”了么?
所谓的“极简”,到底要“极”到怎样一个程度?
是不是我搬家,在毛坯房里,支上一张木板床,就叫“极简”了呢?
显然,这是很荒谬的。
当我们看到那些极简风格的场景与生活时,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那些让我们心驰神往的,并不是什么“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而是这种方式背后的,那种生活上的——品质感。
“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并非目的,它只是我们在追求生活品质感的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断舍离和极简生活并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而是需要一点一滴的习惯的积累。希望这42个极简生活小建议,可以帮助你逐渐形成断舍离的习惯。我们要成为物品的主人,而不是被物品所束缚。
养成健康的购物观念:
1. 必需品,再贵的也要买。
2. 不需要的物品,再便宜也不买。
3. 高质量的必需品,付款的那一刻是心疼的,但每次使用都无比的开心。
4. 便宜的东西,只有在购买的那一刻是在满足自己的购物欲,使用的时候每次都是折磨。
5. 不要为了体现“合群”,去买一些不太需要的东西。
6. 不要看见同事和室友都买,你就也想买,多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件物品。
7. 不要有”来都来了,总不能啥也不买吧”的心态。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8. 别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健身卡这种东西,大多数情况去不了几次。
9. 乐器、摄影等爱好,先用最低的成本尝试一下,1个月后确定自己可以坚持,再入手昂贵的设备。
10. 拒绝购买单一功能的物品,购买前先看看有没有替代品。比如煮蛋器(可用锅代替)、厨房计时器(可用手机代替)。
11. 旅游景点的东西不要买,基本不是必需品,质量也一般。
控制购物欲:
12. 逛超市之前先列一个清单,直奔主题去购买清单中的物品,就不会看见什么都想买。
13. 想买的衣服、包包可以放购物车里,等过一个星期再去看,发现并没有强烈的购买欲了。
14. 不要为了赠品去买东西。
15. 不要因为打折就购买,买回来发现并没有那么喜欢。
16. 删掉手机中的营销号,他们都是在忽悠你买买买。
17. 品牌溢价太高的商品不要买,多买性价比高的商品,尤其手机、包包。
关于囤货:
18. 没有什么是必须囤货的,比如纸巾、面膜,超市就是你的仓库,需要了随时可以买。
19. 囤货其实不省钱,反而造成浪费,比如囤了太多纸抽,每次可能会多抽几张。
20. 总觉得以后可能会用上的物品,其实根本不会用,比如一次性筷子。
关于收纳:
21. 当你的物品非常精简时,根本不需要收纳。比如当你只有两支笔,你就不会想着要买笔筒把它们收起来。
22. 给每件物品规定它自己的摆放空间,用完立刻归回原位,就不会把房间弄乱。
23. 不是每天都用的物品尽量放到柜子里,防止落灰,房间也不会显得凌乱。
24. 控制物品增加的最好方法是扔掉收纳盒,它们的存在就是纵容自己买回来更多物品。
控制家中物品的数量:
25. 购买一件新的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不是有同类物品了。
26. 重复功能的东西只留一件,其他的都处理掉。
27. 尽量一物多用,比如带有内部空间的凳子,还可以当收纳品。
物品的去处:
28. 还有价值的物品放到闲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要花太多精力,买家讨价还价也费时间。
29. 不穿的衣服可以捐助出去,减少浪费,比如小区的旧衣物回收箱,或者支付宝内搜索“白鲸鱼”,专门回收旧衣物的平台。
30. 不看的书籍可以卖给“多抓鱼”二手书回收平台,还可以在上面购买二手书,环保又省钱。
环保也是一种极简生活方式:
31. 购买替换装的产品,减少包装的浪费,比如替换装的洗衣液、洗手液。
32. 少吃外卖,尽量选择“不需要一次性餐具”
33. 少网购,尽量实体店购物。
34. 住酒店用分装瓶自带洗浴用品,少用酒店提供的用品。
35. 出门尽量自带水杯,少买饮料和矿泉水。
信息也要极简:
36. 关掉你从来不看的app通知。
37. 朋友圈信息流精简,屏蔽微商、保险。
38. 取消订阅你从来不看的公众号。
39. 退出你从来不看的微信群。
断舍离习惯养成:
40. 3分钟能搞定的事情,立即动手去做。
41. 每个月重新审视自己家中的物品,不需要的立刻丢掉。
42. 如果家人不理解你的极简行为,那么先从自己的空间开始,慢慢影响他们。
本文标题: 极简主义读后感200字(稀缺|读后感|极简主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754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第七条猎狗读后感500字简单版(第七条猎狗读后感500字左右)上下中华五千年读后感500(《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Top